在2024-2025赛季的亚冠精英联赛中,中超球队的表现可谓惨淡,均未能跻身八强。这一事实被《东方体育日报》尖锐地指出,并认为这背后反映的,是中超乃至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的“江湖地位”所依赖的唯一因素——实力。
连续两个赛季,中超球队在参加亚冠时都未能突破东亚区四强的桎梏。尤其是在本赛季,三支中超球队在客场与J联赛球队的对决中七次败下阵来,对手狂进22球,显示出我方毫无还手之力的窘境。这既是因为J联赛整体水平的提升,其中两支球队打进东亚区四强便是一个明证;另一方面,申花队主教练斯卢茨基一针见血地指出,中超球队与亚洲强队之间的差距在于“比赛强度不够”。即便在那些被称作“金元”赛季、依靠巨额投入引援的时期,这个问题也未曾得到真正解决,因为多数解决问题的是外援,而非更能代表中超真实水平的本土球员。
这一结果带来的直接冲击波是技术分被泰国超越。这意味着,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,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的影响力也将随之下降。具体来说,直通亚冠小组赛的“门票”从两张减少到了一张,只有中超联赛冠军能够直接参加亚冠小组赛,而足协杯冠军或联赛亚军则需先通过资格赛的考验。另外,还将有一支球队降入亚冠二级联赛。这些名额的减少,无一不昭示着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上的竞争力正逐渐下滑。
不可否认的是,实力是决定中超甚至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地位的唯一因素。与其羡慕日韩足球的稳定发展和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的快速进步,我们不如静下心来反思如何厚积薄发。我们需要稳固中国足球的基础,让本土球员成为中超赛场上的主角,而非仅仅充当配角。有了日本和沙特足球的成功范例,中超应该明白自己应该做出何种选择,这并不困难。我们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,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在国际足坛上重振雄风。